近来,不少顾客反映,他们网购的多个品牌服装和化妆品上的“防伪码”竟然是假的。扫码后会跳转至非官方网页,显现产品为正品,但经过官方大众号扫码验证,却显现“防伪码不存在”。
防伪码是产品的“身份证”,顾客扫一下码,就可查询到产品真伪。现在作为信誉标识的防伪码竟然是假的,岂不让人大跌眼镜?据调查,在多个网络站点平台上,防伪码揭露批量出售。面临“防伪码”不防伪,顾客天然需求擦亮眼睛,多方证伪,但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不能缺失,有必要对防伪码造假窝点、制假售假买假链条进行严厉打击,构建起“防伪—验真—追责”的全链条机制,让防伪码回归“信赖标识”的转义。